漫步交大如诗如画的校园,那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育人空间,一座人际交往的和谐平台,更是人们学习与生活的温馨家园。
用多种文化资源组合而建成的初具规模的校园文化景观,昭示着学校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它不仅展现了历代交大人的智慧,同时也融进了其策划者、建设指挥者——我校孙永春同志几十年的无私奉献。离休后他用光彩的晚年倾注校园文化景观,他曾经构思的、创意的、梦想的都已基本实现——已建成的三个校园文化带、内含近50个独立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宛如珍珠散落玉盘。每一处景观无一不向人们传递着一种思想之光、精神之光、道德之光、科学之光和灵感之光,令人一睹铭终身。如今,83岁的孙老每天健步校园、喜从心生,为四面八方的宾朋、为新入校的学子、为慕名而来的兄弟院校,解读这些“真、善、美”文化精品的内涵,这便是交大更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桑榆未晚霞满天,祝愿孙老健康长寿,让我们在倾听孙老赏析校园文化景观中,感受他春天般的温暖。
李士群
2008年5月
【注:李士群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校园心香
——孙永春同志赏析校园文化景观
目 录
【序】
第一文化带——思源春光
1、南校门
2、指路石
3、思源楼
4、思源碑
5、升旗台
6、天佑会堂
7、詹天佑铜像
8、积秀园
9、世纪之声钟楼
10、毛泽东塑像
11、思源广场
第二文化带——园厅湖影
1、明湖
2、茅以升坐像
3、图书馆
4、芳华园
5、科学会堂
6、留园
第三文化带——学海神韵
1、知行校训碑
2、交大体育馆
3、奋进雕塑
4、迎客松
5、郑振铎铜像
6、“五之”浮雕
7、“母子情深”碑
【后记】
序
记可亲可敬的孙永春同志——
“风正、树直、露润、花红”,这是北京交通大学百余年历史积淀中铸就的辉煌。
“湖光、绿荫、雕像、馆堂……”这是北京交通大学在与时俱新中建树起来的校园风光。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内,现已建成三个文化带,内含50处左右的独立人文景观,其囊古今中外之精华,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和谐,披露深厚底蕴,展现时代风采,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层次、高水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景观,为学校早日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孙永春同志离休后,以热爱生活、热爱
学习、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秉承“美在于沉思,美在于创新”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呕心沥血几十年。每一处景观的构思策划、引经据典、选聘专家、组织施工、监制验收、直到落成,无一环节不渗透和浸蘸着孙老的心血。他以“关心下一代成长”为出发点,忘记高龄、无私奉献,默默地把他的知识、他的人脉资源、他的品格、他的爱,都融进了这片热土。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想工作、德育工作的专家,孙老一直尝试着在育人方面有所创新。他认为:人的一生都在路上,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历史的一页,度过的每一刻都应该是新奇而美好的时光,时时把自我奉献于国家、造福于人民,这才是人生价值的真谛。
曾记得:
在体育馆安装两个运动员铜像时,8级大风灌耳,冒零下深冬严寒,孙老在现场一站就是4个小时;
炎夏到北京郊区小汤山取运郑振铎油画像,老人家竟顶着42度的酷暑;
“思源楼”、“科学会堂”等匾额题字都是孙老亲自与工人一起挂上去的,特别是“天佑会堂”4个金字,孙老不顾年迈,亲自登梯爬上17米的高墙;
校园内很多景观、尤其是大型石刻,在安装时都需要吊车,而市政规定凌晨12点之前禁止吊车通行,每当此时,孙老夜不能寐,凌晨接车也是常有的事;
我校重新启用八、九十年前的老校训“知行”时,孙老不知花费了多少苦心,历经多少方案的推敲,征集多方意见研究,最后才定稿《释文》;
为给学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孙老在搜集资料、聘请大师、整合人才、筹措资金等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
可他自己,无论刮风下雨,总是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校园建设景点里,他说:“美”在哪里?美在感悟的心田里,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大自然就是最美的美育课堂,大地是美育的教材,校园文化景观是美育德育的空间老师。
孙老在他人生第二个春天里,以他深刻的、久远的、创新独到的思维,在北京交大校园里播种了浓浓的爱!但每当别人赞誉他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校园文化景观是一台大型优美的交响乐,他凝聚着众多乐师的非凡才智和心血,自己至多是第一小提琴手,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总指挥——校领导,特别是主管副书记——校园文化建设总监李士群的大力支持。
孙老从建国初期一直在我校工作,1981年1月至1988年9月任大连铁道学院党委书记,后离休又回到母校。人虽离休,但从未离开过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离休后工作的主旋律就是“关心下一代”。内容都是开创性的工作,除致力于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外,他坚持给大学生讲形势政策课,讲成材之路,讲科教兴国。他深入学生食堂,了解贫困生的疾苦,争取合理渠道,为贫困学生解燃眉之急。他开启社会教育资源宝库,组织学生参观工业企业、科研院所;每逢重大节日,邀请高水平的艺术团体来校演出;邀请首都有名气的诗人、书画家来校和大学生谈书作画等等。这些高雅的文化活动都为当今校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产生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应。这些美好的记忆,都深深留在了年轻人的心里。孙老曾多次荣获北京市“关心青年一代工作奖”、全国铁路及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