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工作动态 工作简报 综合新闻 工作研讨 人物专辑 流金岁月
 
北京交通大学关工委简报第45期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1-11-17 阅读:
北京交通大学关工委                                                                       2011年9月26日
 
 

北京交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简    报

第45期

 
 

校关工委主任李士群培训“绿色之家”讲解员

 
北京交通大学甲级社团“绿色之家”,在大一学生刚刚入校之际,为新生介绍丰富多彩的校园景观文化,以尽快熟悉校园环境,融入校园生活。为做好这项工作,校关工委主任、社团指导老师李士群为“绿色之家”讲解员做了先期培训。
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着重讲了景观背后的故事。他首先讲了学校基本建设的历史,从建校之初的府右街校址的八排平房,到1936年竣工的中西合璧的三层图书博物馆,二层的教室楼和学生宿舍楼及学生餐厅,建筑面积共计11794平方米。从新中国成立后迁址红果园时,五个月建成两栋教学楼,4栋学生宿舍楼,2座学生餐厅,确保顺利开学,到1964年建成各种教学生活设施,建筑面积共计90981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建设走上了快车道,30年来,学校建筑面积增至665300平方米,是文革前的7.3倍,是旧中国的56.4倍。
李老师讲,我校一贯重视校园景观建设与基本建设同步进行。无论是府右街还是红果园,都是这样做的。从学校的老照片可看到,府右街校园内郁郁葱葱,绿树成排,树种繁多,校钟就挂在挺拔的大树上。46年前,第一次迈进交大校园时,看到醒目的大标语“欢迎你,红果园的新主人!”在感到亲切的同时,也有疑惑,为什么叫红果园呢?放眼看去,首先看到的是南校门内外主路挺拔的白杨树,没有看到红果树啊?于是,放下行李后,就在校园逛了一遍,看到了枝叶繁茂的红果树,桃树,枣树,柿子树,核桃树,还看到松树、柏树、槐树、柳树、丁香树等,还有许多没见过、叫不上名的树,还有一个明湖,湖水在阳光照耀下泛起层层涟漪。使学生感到这个校园很美,在这里读书真是太幸福了!
毕业后李老师有幸留校工作,亲身参加了校园建设,亲眼目睹了40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个校园真是越变越美,上世纪80年代初,李老师在主楼前亲自参加了银杏树的移栽,形成了巍巍壮观的银杏大道;还参加了移栽法桐的劳动,形成了七教南面的法桐林荫道。目前,全校有乔木72种,总计14000棵,其中有国槐、枣树等古木12棵,以及图书馆东面的红果树,这是观果树中最多的,共有30多棵,最大树龄是坐落在七教西南88岁的毛白杨,还有集中在思源广场周边的榆叶梅、樱花,芳花园、图书馆的西府海棠,分布广泛的紫色、黄色、白色玉兰;色彩绚烂的月季、合欢树,雪松是我校最多的树种,从小到大有100多棵,成为我校壮美的景观。
1995年,李老师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同班子成员共同决定,要进一步把学校基本建设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学校不仅盖了大楼,修了新路,还进行了绿化、美化,增添了精心设计的文化景观。逐步形成依托思源楼群、天佑会堂、科学会堂、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与文化设施独具特色、各有主题、彼此交融的“思源春光”“园厅湖影”“学海神韵”三个文化带,共同构成北京交通大学厚重不失激越,博大不失灵性的校园文化体系。为传承“爱国荣校”的传统,塑造“知行统一”的理念,弘扬拼搏奋进的精神,砥砺奋发有为的品格,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18名“绿色之家”讲解员聆听了李老师的讲解后,对学校人文景观中的碑刻、雕塑、绘画的内涵,提出了一些问题,李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还对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通过这次培训,“绿色之家”的讲解员对校园文化景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2011年9月1日学生报到,校园里就看到,在学生讲解员的带领下,新生游览了校园,使新生对校园有了初步了解。
 
 

  编辑:何玉珍       审核:苏挺进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交通大学 党委宣传部  ?2000-2007
     E-mail:bjjdltx@bjtu.edu.cn   电话:010-51684611/4141
                       BJTU ICP备1907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