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简 报
第164期
北京交通大学关工委 2025年8月27日
北京交通大学各级各类科普基地积极参与全国科技周活动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科技报国志向,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北京交通大学各级各类科普基地于5月下旬至6月初,积极参加2025年全国科技周系列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青少年科普基地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机械博物馆以“致敬科技先锋·点亮青春梦想”为主题,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学生、家长及科技爱好者前来参观,现场气氛热烈,科普教育与创新实践氛围浓厚。活动期间,大学生机械博物馆通过“展、讲、践”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现了机械领域的科技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大学生志愿讲解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参观者讲述了机械科技的演变故事,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传递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面向校内外广泛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先后接待北京市近15所中小学,为中学孩子们进行科普知识讲解,带领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同时面向全校同学、广泛开展科学演示、科普讲座,激发同学们的科学探索热情,累计参与同学近千人次。同时,团队师生积极参与多元科普服务活动,受邀前往中国儿童中心“科创少年 智启未来”亲子科普嘉年华活动,为近千名儿童及家长进行了精彩的科普演示活动;作为校园开放日志愿者,引导参观家长同学了解实验室科普知识;前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科普宣讲活动,借由趣味科普仪器讲解物理知识;举办科学传播大赛,引导学生通过用视频、文字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从校内外科普宣讲到科普志愿服务,传播了基础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展现基础科学魅力。
北京市科普基地人工智能与未来交通技术科普教育基地的巡检车、机器人、平行驾驶等吸引了来自交大附小、中关村二小、农科附小、北邮附小,以及交大附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161中学、铁二中等二十余所中小学生,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真实科研环境,如看到AI更多的可能性;体验轨道智能运维中涉及到的传感器、巡检系统、AI病害识别的工作过程;了解机器人、机器狗、无人车的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智能算法,从打招呼问好到复杂动作操作。活动通过具象化的科技场景,让 "大国重器" 触手可及,寓教于乐,小朋友们沉浸式体验和探索科技的奥秘,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每一个项目面前都围满了好奇的小朋友,家长也和大学生志愿者讨论科技问题,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
此次开放活动是北京交通大学各级各类科普基地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实践,也是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生动缩影。未来,北京交通大学各科普基地将继续发挥科普教育阵地作用,以科技之光点亮青少年梦想,积极申报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青少年科普基地,为培育更多心怀家国、敢闯敢创的科技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答疑解惑,传承交大精神
---我校召开知心师友社成立大会暨师生座谈会
2025年7月8日下午在离退休处楼319室,校关工委联合老教授协会举办了“老教授协会知心师友社成立大会暨师生座谈会”。老教授代表、学生代表、学校关工委的领导及离退休处的领导共18人出席了会议。
知心师友社是老教授协会牵头成立的工作小组,旨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承交大精神。在这个平台上,老教授们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与学生们沟通交流,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以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会上,离退休处处长徐民、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杜永平、学生代表、和老教授们都积极发言,就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以及今后如何开展工作、以何种方式进行交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还就线上和线下两种活动方式也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认为,线上方式:由学生提出问题,老教授可以选择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在线上给以解答,好的互动问题可以做成作品分享给更多的同学。线下方式:学生们提出关心的、带有共性的“主题”,老教授们可以选择参加讨论,共同举办座谈会或讲座会;也可以由老教授们提出愿意和大家分享的“主题”,由感兴趣的同学选择参加,组织座谈会或讲座会。大家发言踊跃、讨论热烈、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与会师生一致认为,今后要依托知心师友社这个平台,充分发挥老教授们已有的经验优势,找准与学生的共鸣点,选择双方都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承好交大精神。
银发先锋筑防线 校园安全共守护
在北京交通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 “守护者”:他们虽已退休,却依然每日穿梭于实验室与教学楼之间,用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态度为校园安全筑牢防线。他们在校园安全工作中始终将 “先锋模范” 刻在行动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一、五老本色:退休不褪色的责任担当
2024年4月15日,11名老同志受聘担任校园安全督导员。老师们表示,接到聘书时的第一想法是“很兴奋能为学校建设再贡献一份力量。”作为校园安全督导先锋队成员,老同志们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与服务师生的意识深度融入督导实践,对实验室防爆防水专用插线板规范使用、易燃药品摆放等安全细节严格检查,以零容忍态度对待隐患。“这是信任,更是责任”。他们主动肩负起 “银发力量” 的责任,在校园安全巡查、隐患上报、安全教育等工作中带头践行 “安全第一” 理念,用专业所长为学校安全管理建言献策,切实将组织赋予的信任转化为守护校园平安的实际行动。这种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既彰显了党员先锋 “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的担当,也为师生树立“人人参与安全治理”的榜样。
洪建平、康敬东、段武彪、路加栓等4位老师正是其中代表,他们以 “退休不褪色” 的担当,为校园安全贡献着 “银发力量”。这支由退休老教师组成的 “银发先锋队” 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理念,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校园隐患排查等方面发挥专业所长,为师生筑牢安全防线。
二、银发力量:校园安全检查与学生安全教育扎实推进
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安全督导员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实践中,“银发先锋队”不仅是隐患的排查者,更成为安全知识的“播种人”。他们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将枯燥的安全规范转化为生动的案例讲解,通过与实验室师生现场交流的方式,传授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办法,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段老师在访谈中建议道,未来可通过师生联合巡查、常态化安全科普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员安全素养。康老师多次强调的电信诈骗问题也是目前安全教育的重点,通过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当前高发诈骗类型的具体手段及防范措施,警醒同学们提高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阳光向上的健康心态和正确观念。这些举动切实提高了学生反诈、识诈、防骗意识,增强了学生安全防范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学院安全氛围。
“交大在安全管理方面总体做得不错”, 段老师每日晨练时都会留意校园安全细节,从道路规划到施工警示,他直观感受到学校安全氛围的提升,作为实验室安全督导员,他特别强调防爆防水专用接线板的规范使用和易燃物品的合规摆放,“普通插线板绝不能在实验室使用,必须采用专业设备”。机电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前主任洪老师将实验管理经验带入督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灭于萌芽。
负责校园巡查的康和路老师则如同校园的 “安全哨兵”。曾在保卫处工作过的路老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多次化解危机,去年6月,他发现机械楼东南角墙砖脱落,立即上报保卫处设置围栏;大风预警前,他排查到研究生院空调外机倾斜,及时消除高空坠落隐患;计算中心楼顶空调漏水,也被他第一时间发现。康老师也在校园巡查中发现交通秩序、电信诈骗、自行车不锁、遗落物品等看似微小的问题,及时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促进校园安全环境建设。
三、银发智慧:稳控风险助推长效机制建设
当前校园安全面临多重挑战。“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安全工作比以往更复杂,安全隐患更多”,段老师指出:“宿舍违规用电、电动车入楼充电是火灾隐患,实验室新药品的风险预判也需加强。” 康老师补充:“校园交通中,电动车与行人的交互安全亟待规范,电信诈骗也需加强宣传”,针对这些问题,督导员们提出加速安全反馈落实、增添安全状态板块检查、限制电动自行车入校、加强基层教师和学生安全教育等方案,助推校园安全问题解决。段老师还谈到,学校目前大幅完善了实验室安全制度,专职实验教师与设备处协同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条目和标识规范。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学校、各部门、督导员、师生的一同重视、共同努力下,校园安全工作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安全是校园发展的底线,每个人都是安全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如今,这支由退休老同志组成的安全督导队已成为交大校园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师生加入安全守护行列,共同编织着北京交通大学的平安防护网。
报: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 校党委
送:各学院党委 学校办 组织部 宣传部 学工部 研工部 校团委 离退休工作部
保卫部 本科生院 研究生院 人事处 财务处 后勤集团 老教授协会
发:校关工委委员 各学院关工委
编辑:邢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