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工作动态 工作简报 综合新闻 工作研讨 人物专辑 流金岁月
 
北京交通大学关工委简报第162期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25-06-03 阅读:


北京交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162期

北京交通大学关工委                       202563



点亮科学之灯,启迪智慧之光

——北京交通大学五老走进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开展“专家进校园”科普讲座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弘扬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科技报国热情,5月12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徐维祥教授受邀来到永昌一中,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精彩讲座。

徐教授从“中国已经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讲起,引领师生深入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和中国高铁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同展望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

从追赶到领跑,让同学们明白: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徐教授通过展示动车组模型,生动诠释了“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这种“引进——消化——创新”的发展路径,为同学们的学习成长提供了宝贵启示。

讲座尾声,徐教授寄语学子:“高铁的每一毫米精度、每一秒准点,都离不开科学求实与创新突破。”讲座深入浅出,现场掌声雷动。同学们与徐教授就中国高铁发展进行互动交流,将讲座现场化作思维碰撞的创新课堂。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教育课。徐教授以科学家的专业视角,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饱含着对我国高铁事业的自豪与期待。科技强国需要薪火相传,愿一中学子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让科学之光照亮青春成长之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做新时代追梦人。

 

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关工委举办“六一,我们在一起”儿童节主题活动

5月30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关工委在北京交通大学幼儿园举办“六一,我们在一起”儿童节主题活动。学校党委书记陈子季出席,退休教职工卓边光、李淑红、杜庭梅、张静、张红、李长平等6位老同志全程参与,与孩子们欢度节日。

活动伊始,陈子季书记向全体小朋友致以节日的诚挚祝福。卓边光等6位退休教师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关心下一代的责任担当,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次活动以“传统文化润童心”为主线,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在书法体验区,孩子们挥毫泼墨,尽情挥洒童真创意;在粽艺工坊,稚嫩的小手认真包裹着粽子,感受端午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彩绳编织区,五彩丝线在指尖飞舞,编织出寓意吉祥的传统饰物。关工委老同志们化身“传统文化传播使者”,通过生动讲解和手把手指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城堡搭建、棋牌对弈、水枪大战等游戏区域。离退休处摄影社的老师们全程跟拍,用镜头定格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灵动的身影,为他们留下珍贵的童年记忆。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本次六一主题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欢乐与温情的节日盛会,更彰显了关工委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下一步,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关工委将继续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大学生机械博物馆全国科技活动周开放活动圆满举行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青少年科普基地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机械博物馆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科技报国志向,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于5月24日至25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此次开放活动以“致敬科技先锋·点亮青春梦想”为主题,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学生、家长及科技爱好者前来参观,现场气氛热烈,科普教育与创新实践氛围浓厚。

活动期间,大学生机械博物馆通过“展、讲、践”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现了机械领域的科技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大学生志愿讲解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参观者讲述了机械科技的演变故事,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传递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此次开放活动是北京交通大学各科普基地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实践,也是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生动缩影。未来,北京交通大学各科普基地将继续发挥科普教育阵地作用,以科技之光点亮青少年梦想,为培育更多心怀家国、敢闯敢创的科技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我校大型原创话剧《茅以升》专场演出举行

2025年5月26、27日,2025年科技工作者之歌——大型原创话剧《茅以升》专场演出在我校天佑会堂举行,交大附中和农科院附小师生代表,我校师生代表等2000余名观众观看演出。

话剧《茅以升》于2013年1月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至今已成功演出50余场,共计七万余人观看演出。话剧《茅以升》立足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新中国民族振兴的历史背景,通过学生演校友的方式,真实再现了以我校老校长、世界著名桥梁专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为报效祖国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的不平凡人生,刻画了茅以升先生一生忠于祖国、严谨治学、献身科技、精勤育人的光辉历程,弘扬了茅以升先生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伟大精神。

话剧《茅以升》的创排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副校长、原关工委主任高艳作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亲自参加策划研讨会,聘请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老师和我校艺术教育中心老师一起进行剧本创作。艺术教育中心刘景杨老师作为联合编剧、导演和复排导演参与了历次茅以升的演出,刘老师虽然于2022年8月退休了,依然没有离开岗位,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响,每一个灯光点,每一次迁景,都展现出刘老师对剧本的深入思考和精心筹划,都倾住了对老校长茅以升的一份深情。校史馆的退休教师张其坤多次参加了剧本研讨会,同时为《茅以升》的创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照片和相关资料,并在首演完成后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的话剧《茅以升》专家研讨会。

话剧艺术不像电影那么普及,《茅以升》这部戏对同学们感受话剧艺术的魅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次演出幕前幕后需要60位左右的同学,这就能让更多的同学得以亲身接触话剧艺术的实践,从而更深入的体验话剧艺术,并通过这种体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每次《茅以升》的演出对观看的学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对排演的同学是一堂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实践课。

学校高度重视美育工作,近年来,积极打造“茅以升+”艺术品牌,以茅以升生平故事为创作蓝本创排独幕剧《钱塘南岸》、短剧《架设人生之桥》,打造微电影《夙愿》,其中原创剧目《钱塘南岸》在第八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中荣获金奖,在“茅以升+”工作基础上创排的新剧《詹天佑》荣获北京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作品精品奖。未来,学校将积极在第二课堂推进艺术演出与活动矩阵打造,不断强化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北京交通大学“青春思政第一课”课程纲要》落地见效,进一步引导交大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




报: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   校党委

送:各学院党委 学校办 组织部 宣传部 学工部 研工部 校团委 离退休工作部

    保卫部 本科生院 研究生院 人事处 财务处 后勤集团 老教授协会

发:校关工委委员  各学院关工委

 

编辑:邢朝晖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交通大学 党委宣传部  ?2000-2007
     E-mail:bjjdltx@bjtu.edu.cn   电话:010-51684611/4141
                       BJTU ICP备19071002号